据荷兰独立研究机构IPR Normag最新研究,荷兰的瓶罐押金回收制度虽初衷良好,但却在阿姆斯特丹、鹿特丹、乌得勒支和海牙等四大城市引发了严重的副作用,每年造成高达940万欧元的额外支出。
报告指出,自从2021年对塑料瓶、2023年对铝罐引入押金制度后,街头瓶罐成为“硬通货”,不少人为了回收每个价值0.15欧元的瓶罐而频繁翻找垃圾桶。这种“捡瓶热潮”使得公共垃圾桶经常遭到破坏,周边垃圾大量堆积,尤其在地铁站、公交枢纽和旅游热点地区更为严重,清洁人员不得不每日进行清理和维修。
被称为“垃圾终结者”的环保人士Dirk Groot告诉记者:“以前路边到处是瓶子和易拉罐,但自从押金制度实施后,我在路边捡到的这类垃圾减少了约80%,这说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效。”然而,他也坦言,城市中心区却成为问题集中地。“尤其是在阿姆斯特丹北部的地铁和公交站,到处都有人边走边吃喝,然后顺手丢掉包装。”
尽管许多公共垃圾桶已被更换为更大尺寸,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量,但这反而导致更多人为了捡瓶子而撬开垃圾桶。“这些垃圾桶很难从外面伸手进去,有些人就直接撬开,导致设备受损。”Groot说,“瓶罐虽然贴着标签提示大家把瓶罐拿去退押金,但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回收机。”
Groot指出,政府此前承诺将在火车站等地设置退瓶机,但目前很多地方依旧没有设备。“在哪里呢?我们等不到。”他还提到,押金金额自2002年以来从未调整,0.25欧元的大瓶押金在今天看来已经缺乏吸引力,“对一些人来说,为了那一点小钱根本不值得特意走一趟。”
此外,Groot认为,这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了弱势群体的“非正式服务”。“社会边缘群体的人在努力清理街道,但与此同时他们破坏了垃圾桶,也制造了新问题。”
他建议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当从根本上改进管理方式,比如调整垃圾清运时间、增加退瓶机的数量,并改良垃圾桶设计,“有些城市用胶带封住垃圾桶防止被翻,但老鼠和鸟还是能进去。其实用磁力锁就能解决问题,没必要破坏设备。”
Groot特别呼吁押金系统管理机构“Statiegeld Nederland”承担更多责任。他指出,该机构目前手中仍持有超过4亿欧元未被退回的押金款,“他们完全可以用这笔钱为大城市购买更合适的垃圾桶,不要只靠搞一些有趣的贴纸或找明星拍广告。”
信息来源:nltimes.nl
|
|
|
|
|
|